“愛敬”是人道之極
  “愛敬”是《孝經》裡面的話。《孝經》第二章引孔子的話說:“愛親者,不敢惡於人;敬親者,不敢慢於人。愛敬盡於事親,而德教加於百姓。”此處的“親”是指父母親長。意思是說,一個能夠摯愛自己父母親長的人,對其他人也不會很不好;如果懂得禮敬父母親長,對其他人便不至於沒有禮貌。在對待親長這個問題上,愛敬體現得最為徹底。愛敬之心具備了,如果有機會為官,就可以對百姓教之以德。可見愛和敬是德教的起點,也是道德建構的基礎。
  愛和敬是連體而不可分開的。愛敬共生的愛,會使愛得到升華。僅僅有情而沒有敬,容易失理乃至失禮。真正的愛,都是既有情又有敬的。古人形容和睦美滿的夫妻,常常使用“相敬如賓”一語,就是這個道理。所以劉邵的《人物誌》又說:“禮以敬為本,樂以愛為主。”這是指升華後的情和愛可以和禮樂聯繫在一起。大家知道,禮樂可以代表中國文化的整個精神結構。由此可知“愛敬”的理念在中國文化裡面具有何等特殊的位置。
  ——劉夢溪(文化學者,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)
  給文化名人故居掛牌子
  用掛牌子的方式來保護一些大城市中的名人故居,絕對是一個好招。牌子上要有以下幾條內容:一是姓名;二是從事什麼職業;三是從哪年哪月到哪年哪月在此居住(時間太短了也不行)。牌子的制式和材質都要講究、牢靠,掛的方式要不易損壞或被盜。
  為名人故居掛牌,起碼有兩大好處:首先,可以將那所房子保護下來,使其不被隨意拆掉,這一點在當下的形勢下,在城市普遍處在改造高潮的背景下是有很大的現實意義的,這樣的牌子在一個城市中達到一定數量之後,文明古國和歷史文明古城的味道就出來了;其次,有巨大的教化意義,小學生、年輕人走過那裡,抬頭一看,呀,這位文化名人住過這裡,心情馬上就激動了,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,這就是愛國主義。愛國主義不是虛的,它是由愛故鄉、愛街道、愛鄰裡產生的,它是潛移默化的,是由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中一點一點積攢起來的。故居掛牌之後不一定要開放或闢成博物館,要依可能性和必要性而定,但反正房子是不能拆了。
  ——舒乙(著名作家老舍之子,中國博物館學會副會長)
  本稿件所含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資料,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,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。  (原標題:【百家之言】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pdarfpzegvv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